去开县旅行,想了解开县十大特产?九步网小编跟据网友关注开县十大特产的热度,推荐了以下排名前十名的开县特产。以下是九步网收集的所有开县十大特产大全,以及前十名开县特产的详情,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开县特产请浏览开县特产有哪些
开县十大特产有开县冰薄月饼、开县锦橙、开县木香、开县龙珠茶、开县水竹凉席、龙须牛肉、香绸扇、龙珠贡茶、开县香辣豆瓣酱、等。
以下为开县十大特产详细介绍。
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,木香(如图)是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,原产于印度。 川木香主产于四川安县、阿坝藏族自治州、凉山彝族自治州”。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及须根,切段,纵剖成瓣,干燥后撞去粗皮。以香气浓郁者为佳。生用或煨用。
我国引种栽培木香历史至今不到100年,主要栽培于高山区。木香主要靠种子繁殖,种源较多,生产容易发展。目前,重庆、云南、四川等地均有出产,其中开县为云木香全国最大产量县,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%。
木香性温,味辛、苦,其干燥根为芳香健胃、行气、止痛的常用中药。能行气止痛、健脾消食,用于胸脘胀痛、泻痢后重、食积不消、不思饮食等症。木香还是香料工业的原料之一。木香根所含的挥发油是很好的定香剂,可用于调配高级香水香精或化妆品香精。
开县木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"龙珠茶"主要生长于: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龙珠村龙珠寺一带,此地海拔800-1200米,土壤肥沃、环境优美、山青水秀、云雾缠绕是产好茶的最佳地势。
特定品质
龙珠茶素有“形美、色绿、香浓、味醇,味绝佳、无杂卉”之称。龙珠茶的主要营养成分:属于天然的有机食品,含有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茶多酚、可可碱、茶碱、氨茶碱、糖类与脂肪类等种维生素物质。主要功效:提神醒脑、明目、生津止渴、清热、消暑、解毒、消食、去肥腻、降血脂、抗辐射等众多保健功效。
文化典故
据《开县县志》记叙:“开县种茶始于汉朝,兴于唐朝,凡山皆产茶,品质优。”
清嘉靖《夔州府志》载:“开州城北四里‘茶岭’之茶,味绝佳,无杂卉。”在宋、明时期,由于我国东南茶叶生产的发展,茶叶经济中心也逐渐由西南向东移,朝庭对四川茶叶并不重视,在这一时期开县茶叶少有资料记叙,无从查考。
清朝时期开县茶叶生产发展经历了发展、衰败、再发展的过程。
据《开县县志》记载:“清康熙四年,龙珠茶被朝庭列为贡茶,茶叶生产由此而得以发展,全县产茶2000担,主产于正坝、大进、温泉、岩水等地;而至咸丰年间毁之无存,清末得又得以复苏。”
这一时期与开县毗邻的城口、达州等地的茶叶生产发展迅速、产销两旺。
主要生产晒青、炒青和粗茶。由此看,清朝开县的茶叶生产有一定发展,尤其是龙珠茶、大进早茶、锁口茶等名优茶相继恢复发展。
茶叶销售一是“边引”销甘陕,二是“腹引”销下江,三是就近销万县、重庆等地。据清代甘桂林等《云阳县乡土志·商务》记载:“进口货物表。货物名色:茶;产地何由:开县、城口……贩运何若:水陆。”
说明开县“腹引”茶一部分是经过云阳。
民国前期,开县茶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,到民国30年,产茶430吨,民国37年产茶过500吨,在川东茶区与城口县双双成为万担产茶县。
这个时期,茶叶主要是销下江,其次才销甘、陕。
在抗日战争时期,由于连年战争,茶叶生产遭到严重破坏,到1949年,全县仅产茶140吨。
主要生产晒、炒青。以本地销售为主。
解放后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,加大了对茶生产的投入,使开县茶叶焕发了青春。
经过建国初的恢复,1960年茶叶面积800公顷,产茶215吨;1970年发展到2333公顷、产茶300吨;七十年代后开始发展红碎茶,至1983年,红碎茶达250吨,1985年达茶园面积2533公顷、产茶1000吨。
1978年开县被列为全国产茶基地县。1984年由外贸统购统销。
开县龙珠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今天的开县在地图上状如甜橙叶,有“桔乡”“金开县”之称,为重庆大县之一,也是三峡库区移民最大县。
最为富庶之地几被淹没。一方面,开县人民为三峡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,离开家园另栖他乡,一方面则是水漫山河,涤荡走贫困和闭塞。
也许一些祖先的文明将沉在鱼游的国度。而我甚感欣喜的是故乡开县的“三绝”,也许将因峡江之水步步高抬而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居家之器,必备优质之物。不管现在床上用品如何发展,在开县,夏季的床上都会有一张水竹凉席。
以本地所产的竹为原料,经过划青、破竹、备篾、过匀刀并进行物化处理后,细致地编织而成。
水竹凉席在使用过程中,自然产生色变,初淡绿而渐渐泛黄,由中黄而金黄,多年使用,黄色浸润,黄中呈红,红黄相映,色泽喜人,使用越久,席面越发柔软细腻,凉爽宜人,折叠后亦无损伤;,水竹凉席中的上品乃腊篾之席,竹破为篾后,以青黄篾分类,浸泡水中,多越几冬,柔韧性、吸汁性更强。因以越冬为标准,故称腊篾。
似乎吸冬之寒,调节及夏,岂有不凉快之理?所以腊篾甚为开县人所爱,以至乡下可以做丈量单位,诸如水井深几腊篾、河宽几腊篾,等等。
好的水竹凉席其实就是一幅艺术品。开县编织凉席始于清乾隆年间,经过数代能工巧匠的努力,一些编织大师脱颖而出。
他们利用竹篾自然形成的不同反光,在一张竹席的方寸之间,编织出山水、人物、飞禽走兽等图案,这些图案层次丰富,形象生动,宛若一幅幅优美淡雅的图画,堪称席中珍品。
而且品种发展到今有坐席、睡席、挂席、帘席等到10多个品种,远销东西亚各国。
20世纪60年代,-、-总理分别出访印尼等国时,曾带编织有“巫姬奇峰”、“二龙抢宝”、“天女散花”、“嫦娥奔月”等图案的开县竹凉席,或作为礼品赠送友邦,或作为工艺品赴国外展销。开县竹凉席被列为全国六大名凉席之一,实不为过。( 开县)
开县水竹凉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其主要成份是:鲜黄牛肉、名贵中药材、白糖、食盐等;因配料独特,色泽红亮,肉香浓郁,回味悠长,纤维均匀,形如龙须,故名为龙须牛肉。
龙须牛肉营养丰富,食用方便,保质期长、携带方便、老少皆宜,是馈赠亲友,高档宴席和外出旅游的现代食品。
该产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(北京)被评为名牌产品。
扇面图案美观、雅致,有古人书画,更多的则是厂里美工们绘制“嫦娥奔月”、“三峡风光”、“白帝城小景”、“温泉仙女洞”一类人物、山水及花鸟鱼虫图案,都以图画技法表现,只有浓郁的民族风格。
折扇在制作中经过药物、香料熏煮,不但使用起来开合自如,随心所欲,而且“风来香满,轻摇可拂尽尘暑”,能给人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感受。
近年来,折扇又花样翻新,在生产黑扇、竹雕扇、戏剧扇、单面绸扇的同时,又推出了为企业介绍产品的广告扇,为客户订做的专用赠送扇等,其产品已远销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陕西等10多个省市、自治区。
开县凡山皆产茶,清嘉庆《夔州府志》载:“开县茶岭产茶,味绝佳,不生杂卉。”唐相韦处厚著《盛山十二景诗》中亦有吟咏《茶岭》的诗。
诸茶中,龙珠茶为最佳,清香味醇,甘甜生津,回味悠长,独叶婷婷飘逸,群叶浓酽如舞,看外形、条索紧结,白毫显露,叶片油润完整;
辨汤色,绿黄清澈,很耐冲泡,饮之,能提神解倦,醒脑明目,如再能以龙珠衬之龙井水冲泡,其形态更绝,滋味更佳,妙不可言。
早在唐时,便被列为贡品。建国后,在四川省历界名茶评比中,均居榜首,唯其量少,不能满足三峡游客之需,也便弥足珍贵了。
三峡多水,更多山,便也多茶,茶吸三峡山之灵,泡以三峡水之媚,在游赏三峡风光中,细细品来,实在是人生快事。
龙珠茶所产之地一带,洋泗峡兀突峻逸,温泉溶洞千姿百态,东河之水一尘不染。有其境品其味,兴趣勃发之季,再顺三峡之“海”水,泛舟逐浪想来又是一种情趣了。
走在开县的大地上,那里虽只是三峡的一个角落,一个大水回荡的时候才波及的地方(开县在枯水季节被淹较少),但这“三绝”中,我似读懂了故乡人的勤劳和智慧,也便对明天充满希望。
今天,不管我们多么的缅怀历史,思念故土,三峡之水都会上升,亲人们要移民他乡,那么我就用我们的“三绝”去送给他们吧。
这样的礼品,少了份俗气,多了份真情,岁月悠悠,乡思悠悠,真情永存。
打开香扇看三峡,扇一股峡风慰劳顿;卧一张凉席枕峡江,喊一声号子梦里回;品—蛊龙珠温乡语,故园清香走四方。( 开县)
将优质陈年蚕豆洗净入锅略炒,再放在清水中浸泡10小时,剥去皮壳,撒入面粉拌匀,入笼用旺火将胡豆蒸透。
出笼倒在簸箕中摊开,晾凉后在上面覆盖黄荆叶或其它树叶,再在湿热环境中自然发酵一个星期。
待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“黄衣”,将有黄衣的胡豆晒至干透。
入盆加入精盐、白糖、白酒、姜末、蒜末、花椒、冷开水和剁碎的鲜红辣椒末、生菜籽油拌匀,盛入坛中密闭绝氧“瓮制”,发酵二个月以上即成为风味奇特的香辣豆瓣酱,随用随取,经久耐贮。
色泽金红,香辣醇柔,鲜咸味厚,滋润亮油,风味奇隽,广泛用于各种冷、热菜式及风味小吃之中。